舌頭、咀唇及下顎作為進食及說話其中三個最重要的器官,是言語治療師在處理發音及餵食問題時重點分析的部位。而成人與幼兒運用唇舌顎的方式不盡相同,兒童運用口肌的能力要到達約6歲時才能達到成人的成熟程度。
唇舌顎在嬰兒時期的關係是密不可分、相輔相成的,這三個器官多數為一體移動,意即當一個器官移動,其他的也跟著移動。隨著成長,唇舌顎便漸漸開始分離,能獨立地活動,而動作亦變得比較細緻。這種動作分離、變精細的現象就如嬰兒初初會用整隻手握緊物件,到最後能發展成可以只用手指夾起東西一樣。
要做到細緻的運動技巧及動作,首先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基礎,例如當嬰兒在俯卧能穩定肩部,他才可以用手去取物件。同樣地,面部肌肉也是由這一個從下而上、從大到小的方式分離。首先頭部能獨立於身體活動;然後下顎獨立於頭部活動; 咀唇獨立於下顎活動;舌頭獨立於下顎活動;舌尖及舌根獨立於舌頭活動; 最後舌兩側獨立於舌頭活動。
研究發現約7成有發音問題的小朋友並未能單獨控制舌尖、舌面及舌根,而是在說話時整個舌頭移動,造成發音不清或未能發出某個音。言語治療師會觀察小朋友說話時口部的活動模式是否已分離,能獨立控制不同的口肌。例如:當小朋友說「污依污依」時,下顎會不會向前突出或左右移動,若有這樣的情形,則代表小朋友尚未能獨立控制咀唇肌肉。
Ref:
Meyer, P. G. (2008). Tongue lip and jaw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orofacial myofunctional treatment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ofacial Myology, 34.
Comments